“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018年1月31日晚,丁酉鸡年最后一个满月夜,天空中了上演一场万众瞩目的月全食大戏!这是一次极为罕见的多种天文现象的重合——“超级蓝色月全食”。月全食、超级月亮和“蓝月亮”同台登场,是152年来的首次,上一次发生这样的天文奇观还要追溯到1866年3月31日。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产生疑惑:平时的月亮是黄色的,这次怎么又是红月亮又是蓝月亮的?别急,往下看。
为什么月全食是红色的?
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红月亮”归功于暗红色的光,其实就是照射到月面上的太阳光。阳光从地球侧面的大气层中穿行时,是先从宇宙空间进入大气层,然后,又由大气层进入空间,这样就产生了两次折射。
“红月亮”形成原理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的本影里时,它们都会受到大气层中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黄、绿、蓝、靛、紫颜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而红色的光线波长较长,在可见光中受到散射的影响最小,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
什么是“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Supermoon)是1979年由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的名词,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
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万千米,但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据测量,月球位于近地点时,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6.3万千米,而位于远地点时,平均距离为40.6万千米,两者相差达到10.41%。
月球运行轨道示意图
当月亮距离我们近时,看到的月亮大一些,当月亮距离我们远时,看到的月亮小一些。如果距离差距不是很大,比如几十公里或者几百公里,一般人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但是近地点和远地点相差5万多公里,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异。
“超级月亮”的产生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最近,一个是最圆。如果月亮恰好运行到近地点或者临近近地点时满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要比它位于远地点时大12-14%,就会欣赏到比平时更大、更亮的月亮,很多人也就将其称为“超级月亮”了。
什么是“蓝月亮”?
不要被这个名字所误导,这里的“蓝月亮”指的并非是蓝色的月亮。
“蓝月亮”,是指当一个季度中出现4次满月时,第3个满月才被称作蓝月亮。“蓝月亮”属罕见天文现象,但也并非极不寻常。
根据历法计算,满月每隔29.5天出现一次,公历历法中每个月的时间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这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导致一个月可能同时出现两个满月。平均来说,每两年半出现一次“蓝月亮”,上次出现“蓝月亮”的时间为2007年5月。
月全食、“蓝月亮”、超级月亮,这三者本身并不是非常罕见,但“超级蓝色月全食"却是过去152年来的首次出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自古以来,我们总是对月亮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看着月亮,有没有想起你的故乡?伴着月光,让我们一起重温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飘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季羡林
(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责编: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