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艰苦高高原支线机场阿里昆莎机场安全运行十周年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今日,世界海拔第四高、全国最艰苦的高高原支线机场西藏阿里昆莎机场安全通航运行十周年。海拔4274米的高原戈壁,在复杂的气候条件和飞机性能衰减严重等情况叠加中,民航阿里航站205名员工十年如一日安全保障航班起降7000余架次,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高高原机场运行经验。

↑阿里昆莎机场通航十周年 代玲 摄

“机场气候条件复杂,飞机进近中会遇到风切变;航班受温度影响减载严重,大风、冰雪等极端天气屡见不鲜,都给航站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压力。”阿里航站站长朱峰直呼“不容易”。

仅2019年民航阿里站就组织11场扫雪。近7年机场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气69天,极大风速35米每秒。2019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更是多达240天。

今天天气晴好,但仍伴随着十几米每秒的大风。在一边采访中,记者一边要不停地抓住头上的帽子,才能防止被吹走。飞机在“过水门”时明显看到水波被风吹得四散乱窜。

“每次高空作业,到设备顶端感觉随风飘荡,加大了维护难度。”阿里航站航务管理部设备运行员达瓦说。

受阿里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等因素影响,地面最快一个小时升温2-3度,飞机性能明显衰减。为了确保飞行安全,载运量将被临时性调整。

“通航最初,每架航班仅能搭载30余人。现在解决了本场加油等问题,每架航班平均能搭载50余人。”阿里航站地面服务部副经理梁惠妍介绍。

↑阿里机场为担架旅客提供服务保障 代玲 摄

此外,受高原气候影响,阿里机场的设施设备降效明显,维护维修难度大、成本高,使用寿命极大缩减。机场围界由于地处冻土层,气温回升后倾斜严重,阿里航站在高高原机场首创了滚网刺圈围界。为水暖管道量身打造的保温层,解决冬季管道冻裂冻爆的难题。通过不断摸索测验,通信设备、路灯、热水器、油机等各类设施设备“高原反应”也找到了解决办法。这些都为高高原机场运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机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代玲 摄

“有一年因为冬天气温过低,导致所有外场设施设备自动关机,空调失灵,我们采用电暖器给设施取暖,保障设备运行正常。”阿里航站航务管理部经理贡觉曲桑说。

自然环境恶劣、供水供电供暖困难、设施设备“高原反应”严重、安全压力大、业余生活单调枯燥……全国艰苦边远的支线机场有很多,但是像阿里昆莎机场这样集所有艰苦于一处并被放大的并不多。阿里民航人“以雪山稳固不移的精神扎根边疆、以红柳坚韧不拔的精神守土创业、以雄鹰搏击长空的精神顽强奋进、以糌粑握紧成团的精神凝心聚力、以雪莲傲霜斗雪的精神绽放芳华,在困难中锤炼出战天斗地的魄力。

“我们能够及时排除飞机常见的一些故障,比如说300斤的轮子,我们可以在1个小时内更换完成。”阿里航站航务管理部机电员旦巴加措介绍。

“为了保障航站正常供水,大家冒着零下27度的低温奋战6个多小时修好取水泵短路故障。”阿里航站运行保障部副经理叶波回忆。

“人的生命很脆弱,但阿里民航人很顽强。”机场生活区处处可见的红柳就是阿里民航人的写照。(经济日报记者 代玲 崔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