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国发院:“结构性去杠杆”需做好权衡取舍

经济日报2018-06-25 07:53:48

2018年6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8年中期)”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结构性去杠杆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物价水平稳定,就业形势整体向好,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6.8%左右,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居前列。不过在经济运行平稳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呈现明显的供给强劲、需求疲软的特征。

报告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将有所加大,需要警惕六大风险点。一是,房价持续上涨与家庭债务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需警惕消费增速过快下滑的风险。二是,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加快虽然减轻了政府的收支压力,但需警惕宏观税负进一步加重的风险。三是,民间投资增速虽然短暂回升,但掣肘民间投资增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善,需警惕民间投资增速再次下滑的风险。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势头明显,加上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出口增速可能出现的快速下滑,由此需警惕下半年经济增速出现超预期下滑的风险。五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存在一定虚高,大多数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需警惕部分企业效益状况显著恶化的风险。六是,融资环境收紧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加速暴露,需警惕去杠杆过程中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加剧的风险。

针对于中国杠杆率的结构性问题,报告认为,要想顺利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做好七个方面的权衡取舍。第一,虽然去杠杆在短期内会给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是在长期内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坚定去杠杆的决心。第二,既要重视债务占比高的“灰犀牛”风险,也要重视在三大部门中债务占比偏低的居民部门债务风险和在企业部门内部债务占比偏低的民营企业债务风险等“黑天鹅”风险。第三,在注重降低杠杆率“分子”、提高“分母”的同时,还要谨防触发“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动态联动机制,防止局部去杠杆引发全局性金融风险。第四,既要尽快清理僵尸企业,又要谨防“误伤”优质企业。第五,去杠杆过程中货币政策既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过于收紧。第六,足够力度的通货膨胀能够快速去杠杆,但是在收入分配格局不甚合理的背景下,高通胀会给经济与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不应寄希望于借助通胀去杠杆。第七,“结构性去杠杆”不仅要“治标”,更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治本”。

(责编: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