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澳洲大火和大兴安岭大火比较?专家:不能盲目乐观,要牢记惨痛教训!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2020-01-16 20:22:15

澳洲跨年森林大火持续燃烧四个多月,过火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造成29人丧生,严重破坏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威胁了生命财产及全球生态安全,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近来,网络上有文章将澳洲大火与大兴安岭87“5.6”大火进行对比,这些文章通篇使用具有煽动性的语言,对33年前的那场大火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深刻教训视而不见。对此,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教授白夜指出,盲目乐观,易产生麻痹思想,忽视了大兴安岭火灾的惨痛教训。当前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异常严峻,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将林火消灭在初发阶段,防止小火酿大灾,实现早救、快救、科学救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00116200311.jpg

澳洲大火和大兴安岭火灾有可比性吗?我们来看看两场大火几处异同。

从2019年9月6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第一场山火燃起,持续4个月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是重灾区,目前过火面积突破千万公顷,大于六个北京市面积,加剧了生态危机,威胁了生态安全,引发了政府社会公信力下降。

大兴安岭87“5·6”大火,持续燃烧28天,过火面积133万公顷,烧毁3个县城,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人民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森林大火,至今仍是国人的沉重印记。

关于澳洲大火的成因,白夜分析认为,大火持续燃烧主要一是气候异常。火场持续高温干旱,大风助推了大火蔓延并出现极端火行为;二是物候不利。澳大利亚森林植被主要以桉树为主,而桉树油脂含量大,且容易形成立体燃烧;三是火源难控。干雷暴持续频现,雷击火导致新的火点不断出现,产生新的火区;四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扑救能力不足、组织指挥不力、小火失控酿成大灾。

而33年前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是由人为野外作业和吸烟引发。由于发生在原始林区,火场持续高温大风,导致大火失控。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充分暴露出当时我国防火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火源管控不力、扑火力量薄弱、火场清理不到位等问题。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不是正确的姿势,痛定思痛、查摆问题才是应对之策。森林火灾扑救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面对特大森林火灾,目前世界各国均无有效应对措施。在如此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下,我们更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

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严峻的形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可燃物积累加快。随着森林面积、覆盖率逐年增加,可燃物逐年累加,一些重点林区每公顷可燃物高达50-60吨,隐患加大,潜在风险尤存;二是气候变化异常。受全球气候变暖,加之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影响,重点林区高温大风天数明显增多,降水偏少,火险等级居高不下,防火期由季节性向全年转变。三是人为火源隐患增大。由于人们亲近大自然,入山人员增多,火灾隐患加大。加之部分省区祭祀风俗用火频繁,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盛行,这些用火陋习一时难以根除,人为火源管理难度持续加大。

白夜认为,要深刻汲取两场大火的惨痛教训,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将林火消灭在初发阶段,防止小火酿大灾,实现早救、快救、科学救的目标。一是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火源。我国森林火灾的发生以人为火源为主,要加大火源管控力度,做好隐患排查,强化宣传教育,有效防范火灾发生;二是强化预警监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科学预测森林火险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预警监测能力,实现早发现、早处置;三是切实提升扑救能力。加强森林灭火实战演练,增大森林灭火培训力度,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森林火灾严峻形势,避免小火酿大灾,实现安全高效灭火,维护生态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日报记者 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