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和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养殖,经过不断的探索尝试,兔产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在依靠兔子养殖,走上致富之路。
3月3日,在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养殖户吾尔尼萨·依明尼亚孜家里,她正忙着抓兔子,准备把这批精心照顾了70天的兔二代拿到4公里外的企业兑换成现钱。“有125只兔子今天出栏,卖出后差不多有1000元,还有230只20天以后也可以出栏了。”
去年4月,和田县从山东引进一家兔养殖企业新疆枣兔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有兔养殖基地、屠宰场、饲料厂,具有成熟的养殖经验和完整产业链。企业落地后,成了乡里最新的产业脱贫项目,企业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饲养技术、养兔设备,种兔和饲料的费用也是由企业提前垫付。
和田县人民法院驻和田县布扎克乡托乎拉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杨鸿雁说,即便如此,刚开始很多人都不愿意养兔子,吾尔尼萨·依明尼亚孜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当时找到吾尔尼萨·依明尼亚孜,前前后后都去了不下十次,她就是不同意养。”
吾尔尼萨·依明尼亚孜说,因为村里之前没有人养过,她担心万一赔钱怎么办。没过多久,第一批在家养兔子的7户农户每户挣了3000多元。“我看到后主动找到了村干部和工作队。”
之后,驻村工作队联系企业,给吾尔尼萨·依明尼亚孜送来了100只种兔。不花一分钱领到了种兔和养兔设备,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对自家废弃的羊圈进行了修葺,让兔子在这里安家落户。
经过技术人员多次上门讲解指导,吾尔尼萨·依明尼亚孜安心养起了兔子。“从去年7月到现在,我光靠兔子挣了1.2万元。”她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种兔一年至少出栏40只兔子,她家100只种兔一年就可以出栏4000只兔子,每只兔子的纯利润按最低5块钱算,一年至少也可以纯收入2万元。
据了解,目前全乡200多户贫困户依靠养殖兔子,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151名村民在企业实现了稳定就业,其中贫困户占几乎一半。
今年21岁的阿吉努尔·热扎克去年6月到新疆枣兔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上班,半年多时间,她从饲养员成为了技术员,工资也从开始的4000元涨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在这儿我不光挣了钱,还学习技术,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
新疆枣兔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新介绍,二期兔舍近日也将投入使用,今年企业计划再增加200多个就业岗位。“到年底,企业养殖规模能达到16万只,全县年出栏量能达到600多万只,年底能实现全县种兔入户2000多户,直接带动1万多人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