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重工首批智能跨运车在瑞典顺利交机 中国跨运车产品出口海外零突破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2020-03-06 15:17:37

3月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黄诺维克集装箱码头,振华重工自主研制的2台智能跨运车交付用户,意味着主流港机市场对中国跨运车品质的认可,标志着中国跨运车产品实现出口海外零的突破。

该项目于2019年3月正式签订合同,共计8台一过三机型智能跨运车,这是振华重工为了满足全球自动化码头需求重点研发的全新产品,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装配,柴油机和电池混合动力方案,轮边同步电机驱动,八轮液压独立转向,设备可在人工驾驶和无人驾驶两种模式自由切换,可满足全天候、全工况条件下作业。

首批2台设备的卸船、调试和交机期间,正值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假期延长、交通几乎停摆,让项目部的人员派出、国内支持等系列工作都受到了严峻考验。振华重工提前研判形势,排除万难,力求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6名核心技术人员赶在跨运车之前到达瑞典,为卸船大考“备考”。就在大家到达瑞典之后,从中国往返欧洲的主流航空公司陆续宣布暂停航线,“虽然我们跑在了疫情前面,但是国内疫情是客观事实,我们还是要做好防护,对码头用户负责。”振华重工瑞典跨运车项目经理黄政说道。

抵达瑞典之后,现场交机小组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主动向用户介绍国内的疫情情况,还将新冠肺炎的介绍和防护须知做成简易的PPT和宣传单,给用户参考,让他们放心。“想不到振华重工的技术人员,对于医学防护知识,也能准备这么细致,做到这么专业!”码头用户工程部经理Andy对交机小组十分认可。

交机小组白天在码头勘察场地,与用户确认具体路线和位置,同时寻找当地设备供应商,将卸船设备和工具准备到位。晚上回到驻地,六人围坐一起,对卸船的视频一帧一帧研究,卸船的文字材料一字一字解读,人员、设备、流程、工艺,一条一条过。 “那几天,我们每个人还真的像高考前的复习一样,仔细认真,起早贪黑。“电气工程师向永辉打趣道。

2月3日,“大考来临”。凌晨5点,载着首批2台跨运车的外租船驶入用户码头, 6人交机组早已就绪,按照码头方要求,细致地履行着安全检验和检疫流程。“一套手续下来已经快十点了,按照外租船的船运计划,当天下午四点船舶必须离港,真正留给项目组完成卸船作业的窗口时间仅有6个小时左右。”向永辉回忆着,满脸紧张。

办好手续,黄政带着钳工申景宇迅速登船展开工作。他细致地给当地负责跨运车解绑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把解绑顺序、吊点位置等重点环节一一说明,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克服种种困难和意外,振华重工的交机小组一鼓作气,顺利通过了两台设备的“卸船大考”。经历了近一个月的现场调试,最终实现顺利交机。

据介绍,集装箱跨运车,承担着由码头前沿到堆场的水平运输以及堆场的集装箱堆码工作,具有机动灵活、效率高、稳定性好、轮压低等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装箱码头和堆场的关键设备。由于国外跨运车技术对中国是封锁的,购买设备及后续维护都非常昂贵,因此,我国的科研团队决定自己研发,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突破了种种难题,并且跳过有人跨运车直接研制无人跨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