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全国铁路各级组织和210万干部职工闻令而动,英勇奋战,在万里铁道线上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挺起了战“疫”的“钢铁脊梁”。
站好岗,坚决防止疫情通过铁路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正值春运高峰,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配合地方政府“封闭”车站,停开客车,暂停中转,限售车票,坚决控制湖北地区人员通过铁路进出,最大限度防止疫情通过铁路传播蔓延。国铁集团迅速下达一道道站车防控指令!
随着疫情的发展,国铁集团陆续关闭了湖北省境内全部共97个火车站和河南省南部13个火车站,湖北境内始发终到的528列旅客列车全部停运,极大降低了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车站“封闭”和列车停运后,为方便旅客退票,国铁集团根据防控形势和要求的变化,先后五次出台免费退票措施,1月21日至3月23日累计办理退票1.42亿张。
湖北以外其他地区正在运行的车站、列车,全面强化了站车防控措施。全国铁路2337个办理客运业务的火车站,全部开展了进出站测温;列车运行途中,组织体温抽检;实行最严格的站车消毒、卫生保洁措施;在列车上设置应急隔离席位,发现发热旅客按应急处置流程科学处置,至3月23日旅客列车已累计下交发热旅客1004人。
为了完成繁重的站车消毒任务,17年前参与抗击非典的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路疾病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的王铁燕,再次身披“战甲”,成为一名站车消毒的“娘子军”;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疾病控制所消杀科科长杨波,一直奋战在单位26天没有回家。
前方站车严防死守,后方“铁路12306”的中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同样在日夜奋战,除了及时调整售票、退票策略,他们还在信息化的战场上与“病魔”开展较量,运用12306大数据的优势,紧急查找密切接触者,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加速跑,争分夺秒抢运防控人员和物资
疫情阻击战初期,湖北医护人员告急,各大医院医疗物资告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紧急支援湖北、驰援武汉,满载爱心的列车从四面八方驶来。
国铁集团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了高效的沟通联系机制,及时掌握防控人员、防疫物资运输需求,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大通道的作用。
1月25日,正月初一,浙江、江苏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近300人需乘高铁驰援武汉,国铁集团迅速组织杭州东、南京南、合肥南、武汉等车站制订乘车计划,安排医疗队从杭州、南京分乘高铁到合肥会合,再换乘前往武汉。在合肥南站中转时,52名铁路干部职工组成接应小组,及时转运随车携带的800余件、12吨药品、防护服、口罩等用品,在短短40分钟内完成转运工作。
高铁武汉站是医护人员、医疗物资集中到达最多的地方,三分之一以上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经高铁运达武汉站,再中转至各大医院。武汉高铁站俨然变为“医疗物资中转站”,车站客运员们变身成为“搬运工”。以共产党员、值班站长贾青青为代表的33名高铁客运员组成的“头雁”党员突击队,平均每天都要接10多趟高铁动车、转运500余箱医疗物资,最多的一天接车22趟,经常忙到凌晨。
“虽然不能像白衣战士一样救护患者,但站台就是我的战场,及时转运医护人员和物资,就是我们铁路人对防疫战斗最大的贡献!”贾青青说。
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从项目开工至竣工耗时仅10天,彰显了“中国速度”。为支援两座承载特殊使命的医院建设,铁路部门紧急调运各种建筑原材料。1月26日夜,一批用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的钢材抵达汉阳火车站,随后快速转运至建设工地。1月28日,160吨建筑材料急需从河南驻马店运输至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迅速调集空车装运,全程“绿灯”,快速送达。此后,又有9批医院建筑材料星夜兼程,分批运到武汉。
一批批生活物资也通过钢铁大动脉源源不断运往湖北各个地区。截至3月23日,全国铁路累计运送援鄂医护及救援人员400批11732人;向湖北和武汉地区累计装运防控保障物资13686批30.3万吨,其中防疫物资8033批3.9万吨、生活物资5653批26.4万吨。
保畅通,助力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秩序成为新的任务。铁路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畅通大动脉,打通人流、物流堵点,勇当开路先锋。
“贵州省已经连续数天没有出现确诊病例,所以要优先从疫情低风险地区接回务工人员,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月19日,浙江省衢州市经信委负责人杨剑国专程赶到贵阳北站,将320余名贵州籍务工人员带上了G1374次务工专列。
劳动力是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关键问题。为让员工安全、健康、快捷地回到岗位,全国各地铁路部门积极对接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区,“点对点”开行务工人员专列。自2月16日首趟务工专列开行以来,全国铁路已累计开行务工专列350列、包车厢1440辆,运输务工人员超过39万人,为全国各地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大活力。
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物流是关键。“在高效运送疫情防控物资的基础上,铁路部门加大了企业原材料、电煤、春耕备耕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物资运输供给,主动服务政府、企业,了解复工复产安排和原材料输入、产品输出等物流需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国铁集团货运部主任赵峻说。
2月份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货物4.6亿吨,同比增长5.4%。3月6日至6月30日,铁路部门实施阶段性下浮货运杂费,向企业和货主让利约3.8亿元,积极对冲疫情对物流环节的影响。
在复工复产的浪潮中,铁路重点工程有序复工,建设加快推进。在北京至沈阳高铁北京至承德段、京雄城际铁路北京大兴机场至雄安段、银川至西安高铁、太原至焦作铁路、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丰台站改造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正在加紧建设,工地上又恢复了往日繁忙的景象。
目前,全国铁路重点建设工程已全部复工,在场施工和技术管理等人员达到50万人以上。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中欧班列冲破疫情的阴霾,纵横驰骋,为中欧两地企业贸易架起畅通的桥梁。疫情期间,国内郑州、长沙、重庆、西安等重点城市的中欧班列保持常态开行,部分线路实现逆势增长。中欧班列东、中、西3条通道,国内35条主干线路,霍尔果斯、阿拉山口、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四大铁路口岸保持畅通和正常运转,畅通了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战略通道作用。为支持欧洲抗击疫情,搭载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正陆续从中国驶向欧洲城市,传递着中国人民的爱心。今年以来至3月23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71列、发送1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1%。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有生死的战斗中,为了亿万旅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铁路人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日夜守护钢铁“大动脉”,在战“疫”中彰显了“铁”的意志、“铁”的担当、“铁”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