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防疫,环保很重要,卫生很重要,山东威海很环卫,是一座干净的城市,是一个精致的城市!
在威海,森鹿制革有限公司、威海环文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极尽所能用处理各种废物,将环保意识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变废为宝”。
护好发展的基石
在森鹿制革有限公司干线整理车间,转鼓、喷浆等工序上的职工干劲十足,堆放半成品的木板拖车来回穿梭。公司污水处理站车间主任刘建江说,公司一直非常重视环保工作。
森鹿制革自2007年从文登城区搬迁至现在的环山工业园。“在搬迁湿加工生产车间时,一期污水处理站也同步修建。”刘建江说,实现了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
当谈及具体处理方法时,刘建江介绍说:“搬迁后,停用原有的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站,2007年投资2700多万元修建一期设计日处理10000吨污水处理站,采用物化处理+优势菌群工艺,更好地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处理后水质有很大提升。”
随着环保形势日趋严峻,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2009年企业又投资1200多万元追建气浮池、水解酸化池及二期A/O脱氮池,采用水解酸化+A/O脱氮的先进工艺,处理后废水中氨氮、COD等污染物浓度再次降低,达到排放标准。
刘建江说,11项污染物治理都达标后,综合污水才能排到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而对污水中氨氮、COD等污染物,企业还购置了在线监测仪,每2小时系统自动抽取实时水样进行自动分析,再通过数采仪将检测结果上传到环保部门相关平台。“智能化应用,让检测结果跟监管效果更好了。”刘建江自豪地说。
让他自豪的远不止这些。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废液,企业还建了专用管道,用化学沉淀法将含铬废水中的重金属铬沉淀后,用板框压滤机压榨出来,交有资质的第三方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公司搬迁后的这些年,大家的环保意识更强了,废水处理工艺逐步提高了。”刘建江颇为感叹,“企业想持续发展,定要把环保工作放首位,今后还将做得更细、更好。”
向着垃圾要能效
一个爱“囤”垃圾的大户,进厂后为何不见垃圾的踪影?跟着威海环文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运行部经理任利军的步伐,探出了“实情”。
走过大厅,进电梯,上三楼,出门右拐走进一间现代化办公室,眼前的一切毫无防备:一个近30米高的水泥“巨坑”出现在玻璃幕墙前,透过脚下的玻璃,目之所及尽是生活垃圾,整个人就像“飘”在半空,却没有丝毫异味。
望着堆积如山的垃圾,任利军却说那可都是宝贝。据介绍,要17000吨垃圾才能填‘饱’这个坑。巨坑分为堆料区、发酵区、上料区。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操作巨坑里的垃圾吊车,把卸料口投进来的生活垃圾“抓”到堆料区,放置7天排出约20%的渗沥液后再进行焚烧。
“约5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相当于1吨标准煤燃烧产生的热能。”任利军说,2条生活垃圾焚烧线、2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年可焚烧垃圾38万吨,发电1.3亿度,可节约大约8万吨标准煤。而最初设计日焚烧生活垃圾1050吨,现在每天运来的只有八九百吨,尚未实现满负荷运转。
变废为宝还要一丝不苟地把好细节,焚烧后的飞灰还要经过螯合处理等流程,通过自检与第三方检测,在重金属等元素达标后才能填埋。
如今,焚烧炉24小时运转,垃圾变成电能,照亮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