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里、文化广场上,孩童们在尽情地玩耍;果园里、大棚内,处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干净整洁的村道上,迎面走来的村民,非常热情地打着招呼,他们的脸上笑意盈盈。眼下,地处河南省上蔡县城北18公里的百尺乡朱洼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走进五里关自然村村民关欣荣家中,用“满院春光”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不算太大的院子里,种植的有茶花、映山红、腊梅等花草,茶花、映山红开得正艳,主房廊沿下,八哥、画眉时而发出悦耳的鸣叫。
来到后院,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平菇温棚里,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菌棒上面的白蘑菇就像一朵朵绽开的花,长势格外喜人。
“同样的一个家,一个院子,三年前进这个家和现在进这个家,感觉完全不一样。”关欣荣告诉记者,“2003年出生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多动症,以前每个月都要去一趟郑州给孩子看病拿药,从9岁到现在,中间花的钱,操的心想想都难过。”
关欣荣家就这么一个孩子,查出孩子得病以后,两口子跑了很多地方帮孩子看病、治病。孩子病的时候年纪小,必须要有人照顾,关欣荣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她老公也放心不下他们娘俩,在县城周边打打零工,时不时回家有个照应。指望老公打工和地里的几亩地过生活、给孩子看病,关欣荣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
怎么办呢?正当关欣荣一家人一筹莫展之时,上蔡县实施的扶贫产业种植补贴政策,帮他们一家人树立了走出困境的信心。种植一棒平菇,政府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每棒3块钱的标准进行奖补,最高补贴1000棒。于是,关欣荣和老公一商量,就利用自家后面60多平米的空地,搭建起一个简易的种植大棚,种上了2000棒平菇。没技术也不怕,村里的种植合作社派人指导,很快,关欣荣掌握了平菇生产全过程的“诀窍”,生产出来的平菇产量高、质量好,商户上门收购。
关欣荣说,一个棚一年下来,除去成本,能收入两三万元。更让她开心的是,一家人也都拿上了工资:老公在外打工,月月能挣钱;儿子的病情也逐渐好转,高中毕业后,还到北京的大酒店学会了厨师;自己守在家里,担任村里的保洁员,每月也能挣上500元。脱贫自然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经济上走出了困境,天性开朗的关欣荣,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勤快利索的她,在小院里种上了花草、盆景,屋里屋外收拾得漂漂亮亮。去年,她家还被村里表彰为“勤劳持家模范”。
爱唱爱跳的关欣荣,其实还是朱洼村的文艺骨干。农闲时,拉一只音响出来,她家门口就成了一个快乐无比的“舞场”。“别人都说我越活越年轻,我也觉得,现在党的政策好,农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是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关欣荣言语中透着自信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