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首批“三高”企业骨干员工保障性商品房切块配售工作,各企业房源切块指标数量、房源信息、批次配售方案同时公布。
据悉,此次“三高”企业保障性商品房主要分布于岛外三个地铁社区,分别为:海沧区的马銮湾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翔安区的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和同安区的祥平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本批次房源均为期房,同步配套建设商业、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生鲜超市等相关设施,预计2020年交付。三个项目提供的二房型(面积约60平方米)、三房型(面积约70平方米)房源合计4000套。
厦门市住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俊胜表示,厦门市住房保障中心将于4月22日组织公开摇号,将企业和具体房源匹配,并下达房源给首批申请企业,具体到项目、数量、房型和门牌号。4月27日至6月5日,企业需制定内部分配方案,组织员工开展申请,企业进行初审并统一申报。6月6日起,厦门市人社、公安、税务、资源规划、住房等相关部门将对企业所提报的骨干员工申请家庭相关资料进行复核。6月29日起,厦门市住房局网站、厦门市“三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将分批公示人员名单,并根据公示结果分批组织签订保障性商品房销售合同。
据了解,本批次切块配售工作首先确定了企业房源指标数。按照综合考虑各房型可分配房源数量情况和各企业初筛后需求与总需求的占比,将确定切块原则为两房型按初筛数量全额保障;马銮湾、新店的三房型,优先确保初筛的每家企业至少1套的前提下,按初筛数量与房源数量比例进行分配;其余的三房型主要安排在祥平,按企业申报的三房型总初筛数扣除马銮湾、新店已切块的三房数量作为祥平的三房型切块基数,结合初筛数量与房源数量比例进行分配,并通过微调确保祥平初筛数量全额保障。然后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摇号软件,分项目、分房型以随机方式确定“三高企业匹配顺序号”和“房源匹配顺序号”,并按匹配顺序号结合企业房源指标数依次完成企业和房源的匹配。
同时,“三高”企业取得切块房源后,将房源自主分配给本企业符合申请条件的骨干员工申请家庭。在本企业内部无异议的前提下,制定本企业分配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房源信息、分配规则、申请条件、初审流程等。对于企业急需的技能、技术人才,若不符合规定的学历(学位)、职称(职业资格)条件,但达到工作年限和薪资要求,经“三高”企业认定的,也可视同为骨干员工,但总数不得超过该“三高”企业实际享受数的20%。企业对照申请条件对骨干员工申请家庭进行资格审核,并按照内部分配方案,将每个房源指标匹配一个骨干员工申请家庭信息,通过厦门市“三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报送相关资料。
申请保障性商品房的员工必须是“三高”企业骨干,同时还需满足“三个一致”原则,即该骨干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该骨干员工社医保的缴交单位、个人所得税企业,必须是同一家“三高”企业(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为准),且为已取得房源的“三高”企业,并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资料。申请者还需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申请,需满足配偶、未成年子女共同申请、家庭成员(含员工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厦无住房、申请者已取得本市户籍这3个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保障性商品房只能自住,不得出租,不得用于经营,不得违规转让。保障性商品房自销售合同约定的房屋交付时间起满5年,且已办理不动产权属登记的,才可上市交易,但应按原购房价格和上市交易时房屋市场指导价的差价的55%向政府缴交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此外,申请家庭成员通过购买、继承、受赠等途径在本市拥有其它住房的,应当退出保障性商品房;未退出保障性商品的,不动产登记机构不予办理其他住房(继承、受赠部分产权除外)的购房合同备案或权属登记手续。
“厦门是现代产业的集聚地,也是宜居宜业的和谐家园。为推动建设‘两高、两化’之城,促进‘大招商、大发展’,着力招才引智、‘筑巢引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人才成长路径,厦门市住房局针对新来厦员工、重点产业骨干员工、骨干人才、高层次人才等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量身定制了相应的安居政策,为企业引才留才、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郭俊胜说。这种分层次、立体式的住房保障体系,使来厦就业、创业的各类人才都可找到适合自身定位的住房,不仅住有所居、更能安居乐业。目前,厦门市已基本形成一整套符合本地实际的租售并举、分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20年3月,全市累计分配各类保障性住房约9.26万套,保障人数超过2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