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
栗生锐代表,您好。我们了解到您是一位制造飞机发动机的高级技工,是年轻的大国工匠。请问,您认为当好一名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需要怎样的品质和担当?谢谢。
栗生锐:
谢谢你的提问。我想用我的成长经历来回答。从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老师傅们就给我们讲述航发人的故事,并告诉我们年轻人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从一名学徒,到加工中心操作工全国冠军,从辽宁工匠,到中华技能大奖,无数个日夜坚守,千万次技艺打磨,就是为了担负起航发人的责任,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传承。
我们每天加工的零件,有三个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精”、“尖”。“高”是说它的精度高,价值高。同等重量下,发动机的价值与白银相当,有的零件甚至堪比黄金,每天面对这样的零件,我们每个工人都要有超强的抗压能力。“精”是说精度高,微米级的精度要靠我们来保证,一丝一毫的马虎都可能危及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尖”指的是它的工艺复杂,是制造业的尖端,每个学徒至少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培训才能上岗,也因此我们需要大批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高超的技艺都是练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因为一次失误,刀具在零件表面划出一道深深的刻痕,这道刻痕仿佛刻在我的心里。为了不犯错,让最简单、最正确的加工成为一种习惯,我就反复训练,直到我的手能感知误差和变化,我的耳朵能听出加工的细微异常,我的眼睛能判断出是对还是错,就像一部机器。到现在,我已经连续18年没再出过一件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