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2020中国浙江·仙居杨梅上海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仙居县20家杨梅种植合作社带来了上海人喜爱的杨梅。仙居希望进一步提升仙居杨梅在上海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抢占杨梅市场,促进果农增收,推动仙居杨梅产业发展。
王梢静王铮辉姐弟带着仙居美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杨梅来到上海,王梢静说,开始有些担心疫情会影响杨梅的销售,结果今年比往年有更多的订单,他们的杨梅产量大约在六七万斤。
来自顺丰的一组数字印证了姐弟俩的话。顺丰今年提前深入杨梅市场,在仙居全县建立了临时揽收点500余个,较去年增加了30%,覆盖仙居县400多家杨梅合作社、冷库处和专业市场等杨梅集中的区域,并加大人员,高峰累计投入1200人次,实现快递小哥全天驻点收件,保障仙居杨梅当天采摘当天发运。
除源头保鲜外,在运输中转环节,顺丰今年增设了1.5万平方的临时中转场及5个直发场地,并首次投入全自动分拣设备,大幅度提升分拣效率,日最大处理量可达33万件;投入460台营运车辆,配载62架全货机,同时首次开通杨梅高铁快运专线,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保障杨梅安全、准时、新鲜送达。
多年来,仙居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杨梅产业的发展,持续实施“万亩杨梅上高山”“百里杨梅长廊”“杨梅梯度开发”“杨梅品牌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同时紧跟时代脚步,走数字化发展之路,与大数据紧密链接。通过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暨仙居杨梅节启动仪式、中国浙江·仙居杨梅上海推介会等形式各样的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活动,不断扩大仙居杨梅的品牌影响力,在发展杨梅产业的同时,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实现梅农增收致富。
仙居境内现尚存明朝古杨梅树和大片种植上百年的杨梅园,现有19种杨梅品种,其中仙居特有古种6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古杨梅种质资源库,现存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3425棵,其中五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08棵,千年以上古杨梅树28棵,十余种仙居独有的杨梅古种。目前,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正在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成熟早、周期长、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是仙居杨梅的特点。近年来,仙居杨梅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各个博览会上连获金奖。1999年仙居县在全省率先建立首个现代杨梅示范园区;2001年被命名中国杨梅之乡;2015年,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杨梅)标准化生产基地;“仙居杨梅”证明商标在美、法等13个国家成功注册;2019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无论是种植规模、产量、产值还是商品化处理能力、品牌效应、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杨梅第一县”。根据浙大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公布,“仙居杨梅”品牌价值达20.67亿,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杨梅类中排名全国第一。
据仙居县委副书记、县长颜海荣介绍,仙居杨梅2019年鲜果产值7.2亿元,带动梅农户均增收2.1万元。2020年,仙居杨梅种植面积13.8万亩,产量近10万吨。他说,“我们像珍视生命一样重视杨梅产业,像呵护眼睛一样保护杨梅品牌。全县有上千名杨梅技术管理人才,活跃在林间地头,确保每一颗杨梅都经得起检验。”
在2020中国浙江·仙居杨梅上海推介会举办的前几天,2020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暨仙居杨梅节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的仙居,杨梅成熟时,县内连同在外求学、经商,打工的县外人民都宣传销售杨梅,已形成“全民为杨梅,全民卖杨梅”产业氛围,而这独具仙居特色的“杨梅经济”现象已然成为果农致富的法宝,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富民产业,更是仙居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多年来,仙居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杨梅产业作为一大特色产业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实施优质品牌战略,壮大基地规模,建设专业市场,推行标准化生产,仙居杨梅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和不断提升。截至目前,仙居有10万梅农,50多个杨梅村,500多家杨梅专业合作社,更成立杨梅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采取“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推动杨梅产业规范化发展,经济支撑作用凸显。
据悉,仙居建有25个仙居杨梅观光园、25个高标准仙居杨梅示范园区和65个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去年杨梅节期间,全县各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38.28万人次,杨梅观光果园门票收入2500万元,其余门票收入2062.45万元;旅游总收入11.85亿元;农家乐、民宿住房率达90%以上。
2020中国浙江·仙居杨梅上海推介会举行。
诱人的仙居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