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中的扎尕那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2020-07-22 22:00:08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它是一座天然的石头城中的一座古藏寨,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

晴空下、烟雨中,藏在迭山深处的扎尕那,总是以不同风韵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

“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这是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约瑟夫.洛克对扎尕那的经典描述。

石山是扎尕那的独特风景,或秀丽或雄奇,或柔美或刚劲,一座石山就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沿着山路盘旋而行,过纳加石门, 经幡飘飘,再一路蜿蜒而上,扎尕那便越来越近了。

被云雾包裹的拇指神山,半握着拳头,唯有大拇指高耸入雾海之中,惟妙惟肖。拇指山四周的山体相对低矮,山上树木葱茏,更加衬托出它的雄奇伟岸。

一路向上,那座被称为“一箭穿心”的石山和传说的仙洞,都被浓雾遮盖,而近处绿意蓬勃的山让人感慨不已。

而比风景更动人的是那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传说神涅甘达娃山神,途经此地,被耸立的群山挡住了去路,他伸出拇指轻轻一摁,便造就了山城迭部。

涅甘达娃摁开迭部后,便居住于扎尕那,营造起了这一方世外桃源,让她深爱的子民诞生于此,与自然浑然一体,繁衍生息。

雨后的拇指神山被云雾环绕着,没有辜负仙境的美誉。神山下的村庄,古朴而静谧,以特有的宁静诉说着不老的传说。

当村头的磨坊映入眼帘,村寨就近了。 村外的麦架下,几个孩童在那里嬉笑打闹,笑声传的很远很远......

行走在村间小道上,依稀可以闻到淡淡的青稞香。

寻香而去,便见古老的磨坊里,一位皱纹纵横的老阿爸,手拿念珠,在角落里静静地守候。随着水流的冲击,在磨盘咿咿呀呀的歌唱中,青稞炒面脱磨盘而出。

在“旅行者之家”牧家乐里,户主帕巴交是土生土长的扎尕那东哇村人,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诉说着这里水、路、人的变化,他见证着这里的世事变迁。

村民班玛次力两年前外出学习烹饪技艺,而今是牧家乐的厨师,会做一手正宗的藏餐。从以前纯粹务农,到如今的创收,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包村干部巴次力,轻轻讲述着他对踏板房的情节和村规民约、退耕还林等各项森林保护措施的实施。

扎尕那生态环境独特,当地群众形成了在河滩川水地耕种,浅水林地与草地相间,脑山地放牧的生产生活模式,组成了聚落生态系统良好的区域循环,是高度适应地理环境的最佳布局,呈现出农、林、牧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复合生态系统。

2013年,扎尕那村农林牧复合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被评为“美丽乡村”;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7年经调查考评将扎尕那村农林牧复合系统列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扎尕那一步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青山绿水吸引外来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唯美的风景、古朴的藏寨、挺立的麦架、羞涩的牧羊女,骑着高头大马的青年......从远处赶来的旅者,拍下了这里的美好,而他们又成了这里一处动人的风景。

村民班代卡和他的3匹马为伴,农忙时驮东西,农闲时做向导,为游客讲解着景观和传说故事。

益哇林场的护林员才巴交,他坐在林场的绿荫中讲述他穿行在扎尕那及益哇乡的林间护林的故事,他说林子就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以前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现在的“守护绿水青山吃生态饭”,扎尕那村民参与到了创建小康村改善人居环境的队伍中,齐心以突出藏族特色发展个体经济等方式,融合生态、文化、经济等元素,发展农家乐、藏家乐等自主经营旅游产业,

有风吹过,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碎片,拼凑起动人的故事情节,每个情节都饱含着不同的人们对扎尕那无尽的爱,这爱或直白或含蓄,或浓烈或清淡。

如今,“洛克眼中的伊甸园”是扎尕那最亮的招牌,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在保护中寻求发展,扎尕那逐渐走向了生态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生态旅游模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打卡”,真正让乡村旅游成为富民增收的新引擎、乡村振兴的动力源。(经济日报记者 赵梅)